美国人才发现,中国在空间站造出稀有金属,解决了六代机航发大难题
前言
一提到航空发动机,大家都会觉得中国发动机技术不如西方
这个我们得承认,确实我们落后了一段时间,但这个局面即将被打破!
近日,据媒体报道,中国科学家通过空间站传来的实验数据,首次制造出了符合工业应用严格要求的稀有金属铌合金!
有专家称,这是中国航空技术一次里程碑式的发展,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,指日可待!
铌合金是什么?它在航空领域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?
铌合金
铌合金:中国航发的“秘密武器”
据香港《南华早报》1月7日报道,中国航天员一直在“天宫”空间站开展合金颗粒的实验,将太空得出的实验数据传输到地面的中国科学家,中国科学家现已首次成功制造出符合工业应用严格要求的铌合金。
这个消息一出,美国人直接傻眼了
他们一直控制着一种叫铼的金属,这个金属也是用来制造航空发动机的
还以为能一直卡着我们的脖子
没想到我们不走寻常路,搞出了铌合金,彻底摆脱了他们的控制!
铌合金是一种性能逆天的超级材料,能承受1700度的高温,比现在飞机发动机用的镍或钛合金强多了
而且还更轻,如果能用它造发动机,那飞机的速度和效率都能大幅提升。
铌合金的应用,能给中国战斗机带来一个质的提升
首先,歼-20换装新的发动机后,性能将更加强大,超机动能力有望比肩F-22和苏-57,空中的高难度机动动作也不再是问题。
两款六代机的发动机核心难题,也能得到有效的解决,铌合金解决了发动机耐高温的难题
我们的六代机将会拥有,极强的隐身性能、超高巡航速度以及极强的机动性,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。
我们不仅制造出工业级的铌合金,还一同解决了铌合金的两大难题
一个是它的晶体长得太慢,得在1600摄氏度高温下“烤”100小时,成本高得吓人
二是它在室温下很脆,容易断裂,没法实际应用。
这两个就像两座大山,挡住了铌合金走向应用的道路,但中国科学家硬是把这两座大山给搬走了!
魏炳波教授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快速冷却方法
让晶体生长速度提高到了每秒9厘米,效率大大提高
他们还在合金里加了点铪,让它的室温强度提高了三倍多,不再那么“脆弱”了。
魏炳波
一直以来,中国所使用的铌,有90%靠进口获得
而这就意味着我们随时都有被卡脖子的风险
如今我们能自己成功合成铌合金,就相当于将粮食种子握在了自己手中,不再需要靠别人的脸色过日子。
如果能大规模生产铌合金,就能摆脱这种依赖,在战略资源上掌握主动权
而且,铌合金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,不仅能用于航空航天,还能用于能源、医疗等领域。
铌合金的成功研制这件事,空间站功不可没
太空的微重力环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验平台,让科学家们观察到了在地球上看不到的现象。
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理解了铌合金的特性,找到了更有效的制备方法
就像玩游戏开了“上帝视角”一样,能看到更多细节,顺利找到了通关秘籍。
以前中国想加入国际空间站,但美国搞了个“沃尔夫条款”,把中国拒之门外
现在看来,这反而帮了中国一个大忙。
现在我们在自己的空间站想干嘛就干嘛,也不需要看人颜色
就像买了台车,想去哪去哪,不需要求别人搭车了。
铌合金技术的突破,对我国航空事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
给未来航空发动机的研发生产铺平了道路
未来随着铌合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,我国航空事业定能全方位超越美国,成为世界航空的领头羊。
以前,我们总是跟着别人的脚步走,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走自己的路,将落后的帽子甩在太平洋的另一边!
